0898-08980898
发布时间:2024-04-06 16:43:14 阅读量:
在普通老百姓眼中,律师是个高收入群体,那么律师的财务自由一定可以轻松实现的。但有多少钱才算是财务自由,我相信一百个人可能就会有一百种看法。每个人的生活开支成本不一样,对金钱的欲望不一样,所以每个人对财务自由的认知不一样,这是非常正常的。我写这篇文章只是想谈谈自己个人的经历和观点,对他人可能没有什么借鉴作用。
有种观点说,出身穷困的人会对金钱有强烈的欲望,我完全不认同这个观点。因为我自己从小家里虽然很穷,但我自己从小对钱就没有太大的概念。比如买菜从来不问价格,买什么都不喜欢讲价还价。大学毕业后找工作,也从来不是以哪个工作钱多作为第一选择,而是一心一意的想进入自己最向往,但起步最难,入门收入最低的律师行业。
回想起当初义无反顾,拿着1500元实习律师工资在律所疯狂加班的日子,其实并没有觉得有多苦。因为想着自己终于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,离心目中的律师梦越来越近了,所以充满着对未来的憧憬,那是最穷的日子,但也是内心最充盈的日子。
执业一年左右的时间,因为一些工作的压力,心中也会有些苦闷和困惑,感觉自己目标不清晰了。我于是问了自己一个问题,做律师是想要名,要利,还是其他?我觉得名和利都不是自己最想要的东西,但是若能赢得律师同行和法官、以及客户的尊重,对我尤为重要。我把这个思考写成一篇文章,发表在自己的法律博客上,以此扫除当年心中的阴霾。
所幸年轻的时候房价不高,即使28岁结婚的时候两人收入加起来一年不足20万元,但仍然还是贷款买了人生第一套小房子。所以在我30岁左右的时候,感觉自己小日子挺不错的,结婚买房买车都实现了,算是完成父母对我的期待。那个时候我执业已有4年时间,工作也有7年了,年收入大约16万元左右,就收入而言自己还挺满意的。
作为一个从农村走出来,一穷二白的大学毕业生。相比我的父母那一代,我们确实已经好太多了。所以贫穷的出生并不会让我对于金钱有一种饥渴感,反而会比较感恩和满足。幸福往往是比较出来的,与自己的出处相比,人生总是在更上一个台阶。
执业第6年开始和搭档陈律师创建团队。那个时候的想法其实很简单,就是做两个方面的尝试。
做团队究竟能不能赚到大钱,自己真没想过,我记得第一年我给团队定的目标是创收70万元。大家都很忐忑,并不知道这种尝试会不会有好的结果。但真没想到团队组建第一年,创收也实现了大幅增长,远远超出了预定的创收目标。我自己也因此意外收获了人生第一次年收入30万元。
其实从那个时间点起,我就觉得自己已经完全实现了财务自由。因为我们小家庭的开支一年是比较低的,很少在外面吃饭,没有购买高价消费品的习惯,也没有让孩子上贵族学校和各种补习班的投入,老公的收入完全可以覆盖并有盈余。
年底算账感觉老天对自己太好了吧,竟然这么有钱!所以每每想到,原本只是希望做自己喜欢的业务和事情,能够养活自己而已,就感觉自己太幸运了。
很多人会问,那你还那么忙干什么?反正不想挣那么多钱。确实开办律所,比以前做团队更忙了,要办业务还要做管理。去年开了分所后,又变得更忙了,省外和国外出差的次数越来越多……
一个是要对团队负责,团队的年轻人需要成长,需要赚钱养家,需要平台支撑他们的梦想。如果我一直不往前走,就拦住了他们上升的空间。所以只要我还想留住团队,让大家一起继续走,我就得一路向前,把大家带到更高处,不能停下来。
另一个原因是我自己对事业的梦想也会慢慢变大。最初的时候,只想做自己喜欢的业务养活自己和团队就好了,但后来就希望团队有更好的发展平台,于是开办了律所。又不甘心做一间平平无奇的律所,于是就重拾入行时期的梦想,一心想做成自己理想中的好律所,打破行业内对二线城市律所的偏见。
那天有原来律所老同事的团队问我分配机制的问题,说跟了他8年的律师如今薪金40万元出头,打算学我们做记点分红,留住骨干律师。我看了我们团队骨干,入行第6年成为合伙人,同期收入远比老同事这位律师高,如今方图还有入职三年、四年晋升合伙人的年轻律师,心里不禁有几分骄傲。作为团队管理合伙人,至少我不会以自己当年的收入范围去界定别人的收入空间,甚至希望有朝一日很多合伙人的收入可以超过我。这跟我自己对钱并不是那么在乎有着很大的关系。
年轻的时候,自己做授薪律师才3000多元工资,律所案件需要同事协助办案去跑个腿,怕他垫钱报销麻烦,我自己会先掏200元给他。所以对钱的态度,其实跟人有钱没钱,或者是不是老板其实也没太大关系。在开办律所后,遇到团队利润分配不足,或者运营不灵的时候,我也会毫不犹豫的先用自己的钱去解决问题。
律所既像是自己亲自设计并和伙伴们一起创造的孩子,但也是滋养自己的重要平台,所以我想在任何时候,自己手上的钱能够去回馈到律所,都是会义无反顾的。所以当老公劝我把银行存款交给他去炒股的时候,我是不同意的。那些钱我想,万一律所需要流动资金,需要新一轮的投资,肯定是第一时间要放到律所的。
年轻的时候,和一位企业家客户吃饭,他对我说,事做好了,钱自然就会有。这句话当然和律师费没有任何的关系,只是自然聊天过程中,一个长者告诉我的,他的人生经验。
很多年轻人可能会把企业家这句话当做PUA,但我觉得,其实这就是人生的真谛。做律师刚入行的时期,能做好的事情,乐鱼app是一步一步夯实专业基础,学会如何专业的处理手上的案子;成立团队之后,要做好的事情,则是做好案件的同时,要管理团队共同去开拓目标市场和目标客户,做好团队内部的新人培养工作;而成立律所之后,除了继续要在专业上不断挑战新的疑难案件,在以前团队管理的工作板块上,还增加了律所组织多个架构的搭建工作。人生的每一个阶段,都需要不断的拓展自己的能力边界,才能把手头上的事情做好。
案件做不好,自然无法留住优质的客户;团队和律所管理不好,合伙人人会散伙,人才也会不断的流失,业务规模也就无法做大。每年律所的案件难度是逐年提升的,而律所在发展中所遇到的问题也是日新月异的,靠着吃老本的能力根本无法应对每天接踵而来的新问题。
现在年轻人若要买房生娃,生活压力当然比我当年更难。所以年轻人期待有更好收入的想法,其实是无可厚非的。但生活中往往是那些一味追求钱的人反而很难挣到钱,所以人生需要长远的规划,需要平衡近期与远期的得失,从而在每个人生阶段做出正确的选择。以我自己的经历给年轻人的建议,有以下几个点:
听说实习律师岗前培训,如果有老师的课程提到实习期或者执业第一年挣到几十万,那这一堂课一定会非常受欢迎。荷花律师当年做了律师之后,时常跟当年岗前培训的伙伴一起聚餐,总是感觉别人比自己有钱,开着豪车,还经常被追问她有没有自己的客户。如今她的成就和收入,相信当年的培训伙伴早已无法相比。对我而言,人生期待是不断攀爬最终到达山顶的过程,可以很漫长但会一直向上,但不希望是过山车,一会高一会低不知道终点在何处。一案暴富,只是满足当时的欲求,但很快就会带来焦虑。因为运气不可能每年都有,只有稳定增长的实力才能支撑更加长远的成功。
去年收到一份外资所执业律师的简历,非常亮眼的海外学历,毕业后就进入外资所,办理的都是一些知名外企的案件。我一边诧异这样的人才为什么会选择从外资所离职,一边上网查询了一下这位律师的承办案件情况。令人大跌眼镜的是,他名下的案件基本都是一些小标的简单的商标侵权案件。外资所的收入应该是非常丰厚的,但他在这几年学到的专业本领却是非常有限的。年初我跟一个客户法务出差,她是从很出名的北京律所离职出来的。她说当年离职原因就是因为手上的很多工作都是简单重复的,学不到新的东西,对未来越来越没有信心。而还在律所的很多同事也在纠结是否出来,但他们的收入又很高,如果一旦选择离职,会有沉没成本,所以总是会前后彷徨。人和人之间真正拉开收入差距,其实是在工作5-8年之后,特别是律师这个职业。但是很多人会因为工作第一年那个收入差距,而轻易的做出选择,并不思考有些工作除了高薪之外,其实并不能给自己带来未来的竞争力,这种考量显然几年后再看就是得不偿失的。
每到年末,就会有同事为了奖金分配事情,会有一些不开心。比如综合考评没有往年好的同事,会认为自己工作的强度明显比去往年增加了,那么为什么综合考评还下降了,收入也没有获得很显著的大幅增加呢?这个问题是因为他们不明白,其实每个人的收入,本质上是由他的市场价值和核心竞争力所决定的。比如2023年很多做基础民商事业务的律师,他们普遍变得更忙碌,但是收入却变低了。原因是案件的单价因为经济和市场竞争的原因一直在下跌,而这部分业务可替代性比较高,因此价格竞争非常激烈。所以工作强度不是收入变多的原因,工作能力的不可替代性才是。如果我们所做的事情,客户或者工作单位可以轻易的找到别人替代你,并且以更低的成本实现,那么不论是律师费也好,还是工资收入也好,都会因为这种可替代性而轻易降低。而此时如果还期待更高,显然是不切实际的,只是逼着客户去主动寻找性价比更高的人。但如果时常反思,不断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,让自己成为一个很难被替代的人,那么自然就能获得更高的市场价值,律师费提高单价,或者升职加薪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。